临沂市司法局:“琅琊法韵”意悠长 法治文化润民心
在临沂客户端讯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八五”普法以来,山东省临沂市司法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将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作为法治临沂的基础性工程,打造“琅琊法韵”法治文化品牌,以文化涵养法治,以法治沁润民心,在全社会营造了人人参与、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法治文化创建良好氛围。壮大宣传阵地,打造法治文化品牌
走进位于市人民公园内的“法润园”,宪法宣誓雕塑、浮雕式法治景墙、“法润沂蒙”廊架等令人眼前一亮,“宪法宣誓区”“依法治理区”“法治特色区”“法制史进程区”四个园区,充分融入法治元素,让法治文化沁润民心。
法治文化阵地是推进法治文化的重要载体。市司法局按照“一村一景,一镇一街、一县一特色”的工作思路,加大法治主题公园、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一条街等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和动态考核力度,在全市建立1个国家级法治宣传教育基地、28处省级法治宣传教育示范基地、68处市级示范基地、5000余处村居法治宣传阵地。
“我们结合传统文化、地方特色文化,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打造了‘琅琊法韵’法治文化品牌。”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推动创建“琅琊法韵”法治文化品牌,要求各部门围绕“六个一”,突出地方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持续推动法治文化建设有实效、有特点、有内容、有亮点。
目前,全市各具特色的法治文化广场、公园、长廊等文化阵地遍布城乡、连点成线,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
传承红色基因,推动法治文化建设
临沂红色资源丰富。为深入挖掘、全面梳理辖区红色资源,市司法局贯彻上级“坚持继承发展、守正创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精神,启动沂蒙革命根据地法治建设书籍的编纂工作。
在前期做了大量筹备论证、资料收集、组织编写、文字校对的工作基础上,出版了43万字《抗日民主政权在沂蒙革命根据地的法治建设》一书。该书的出版,丰富了法治文化建设的载体,填补了国内关于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法治建设研究的空白,为推动全市法治文化建设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临沂独具特色的红色法治文化,也得到了专家学者的关注。日前,中国法学会、中国法律史研究会专家学者一行10余人来到临沂,实地调研莒南县山东省政府旧址、沂南县山东抗日民主政权创建纪念馆和山东革命根据地图书资料中心等地,并进行座谈交流。
“沂蒙革命根据地的法治实践,是党领导百年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开展沂蒙革命根据地法制史的梳理研究,对于全面理解党的百年红色法治本质,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创新普法形式,挖掘法治文化资源
在城市BRT专线和其他公交线路站台,经常能看到各类普法宣传;在口袋公园和街角广场,张贴有各式各样的普法标语;在新媒体平台,一个个普法故事以短视频的方式娓娓道来……
近年来,临沂市司法局主动顺应时代发展,努力拓展全媒体时代的普法宣传新渠道。建立市、县两级新媒体矩阵,定期发布普法宣传相关知识信息,创作普法栏目剧、“以案释法”短视频、青少年法治教育宣传片,推出了《百姓调解》《律师说法》《法治莒南》等一批优秀法治栏目,以接地气的形式让市民在收听收看过程中增强法治意识和观念。
目前,全市共有专职普法网站125个,各类新媒体普法平台680余个,普法客户端35个,推出优秀法治文化作品50余部,新媒体普法影响面不断扩大。
为了更好地创新普法形式,这个局深入挖掘沂蒙法治文化资源,把法治植入各种文化表现形式,举办法治书画展、法治摄影展、“我与宪法”微视频展、法治文艺展演等法治文化活动,深入开展法治文化“三下乡”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关注和响应,进一步助推了临沂法治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法”韵悠长,“法”润民心。下一步,市司法局将以建设法治文化阵地、打造法治文化品牌、开展法治文化活动为抓手,不断创新形式、拓宽领域、丰富内容,持续推动法治文化建设进程,为推动我市“走在前、进位次、提水平”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临报融媒记者 邵明习 通讯员 朱莹